左宗棠和李鸿章同出自曾国藩的湘军系统,后又都成为晚清中兴名臣,大清国的中流砥柱,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李左二人的评价却完全不同。左宗棠是文韬武略,民族英雄,李鸿章则是毁誉参半,有人骂他是卖国贼,也有人赞同是大清第一能人。


(资料图片)

李鸿章的争议根本原因还在于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惨败,以及后续一系列条约的签订让晚清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彻底破灭,从此沦为半殖民地,所以有很多人就有想法:如果让左宗棠没有死,替代李鸿章去打甲午战争,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国运之争,如果清朝没战败或是日本没发动战争,2亿赔款足以让洋务运动把中国带入现代化的国家,更不会存在什么百年国耻一说。日本人发动甲午战争被很多人说是"赌"国运,其实日本在战前做了大量情报工作,早已探知了清政府的虚弱,料定清政府没钱给北洋水师买军舰。

通过与西方列强媾和,清政府镇压了持续十余年,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之乱。战乱的平息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奕?、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大臣的带领下,同治朝一派中兴气象。

大清国在迅速抚平创伤,但帝国的危机却始终没有解除。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后就成了大清国在东方的最大威胁。与此同时,在英俄的支持下,阿古柏打着宗教的旗号侵略新疆十余年,任由阿古柏与陕甘叛军余孽沆瀣一气,西北必将分裂出去。

如果在鼎盛时期,清军绝对有实力两线作战,但此时太平军、捻军和西北、云南的穆斯林的叛乱早已掏空了清政府的财政,每一分钱都要掰成几瓣花。因为国家没有财力东西兼顾,所以才产生了著名的"疆防"和"海防"之争。

以李鸿章为首的大臣认为新疆自乾隆朝划入版图,每年三百万两军费"徒收千里旷地",况且新疆又是俄国、英国和土耳其等国势力交汇处,"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应该将军费全部投入到海防建设中去。

然而以左宗棠为首的一派则认为海防和疆防应该并重,但是必须先斩断西部外来宗教势力的东进,稳定中华统治之后,再发展海防。两派因为军费分配问题争得你死我活,最终,左宗棠的"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打动了清朝统治者。

在朝廷各部的协调下,不仅东南沿海各省的财税被解拨到西北,左宗棠还多次向西方借贷,所以刘锦棠带去新疆的全部是胡雪岩在上海洋行订购的普鲁士最新型枪炮,装备水平丝毫不亚于英法军队。

这也是为什么清军能在新疆迅速取得胜利,并让沙俄不敢肆意妄为的原因。左宗棠战后自己也总结道:"关陇、新疆速定,虽曰兵精,亦由器利"

根据清军《军需款目报销折》统计,左宗棠用兵新疆花了约5100万两白银。收复领土的意义当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西征消耗了清政府的绝大部分财力,尤其是六次借款本息共计2300万两,这样让清政府在战后始终不能像日本一样拿出足够经费建设海军。

清政府打造的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前后仅花了2200,但是在甲午开战前,北洋水师有十年的发展处于停顿状态,除了吨位外占优势外,其余均不能和日本相抗衡。

即便是这样一种状态,日本也是险胜北洋水师。如果朝廷当时选择支持李鸿章,用五千万两白银再造两个北洋水师,日本断无胜算。所以左宗棠和李鸿章就国防方略产生矛盾时,世人就评价道:"天下事,运之以才力,而成之以财力;?若财力不裕,则才力虽宏无所用之"。

不管是左宗棠还是李鸿章,谁都无法左右甲午的战局,一切都取决于清政府的选择。在有限财力的情况下,清政府支持李鸿章,中国大概率会战胜日本,之后走向现代化,但是西北诸省必然被列强分裂;支持左宗棠,国家领土得以保全,但两线作战必然敌不过日本的孤注一掷,近代百年屈辱也就此拉开。

上一篇:Mysteel日报:上海冷轧及镀锌板卷市场价格暂稳 市场商家库存继续小幅减少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